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类型白内障病发的不同时期以及注意事项,每个时期晶状体的形态不同,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同。大家可以自我评估一下,以便掌握好医治的时机。
白内障是指眼睛里的晶状体变得混浊,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常见的为老年性白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且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1]。
按其发展过程可分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四个阶段。
初发期
皮质性白内障的特点是晶体从周边部开始出现混浊,一开始晶体部位还保持透明,不怎么影响视力。但随着时间发展,患者慢慢会感到明显视力下降,甚至会出现单眼复视、多视,眼睛前会常出现黑影。
“初发期”这个名字其实起的不太好,听起来好像病情不重,像是不需要手术的感觉,但实际上“初发期”是漫长的一个阶段,只要还没膨胀要引起青光眼,都叫初发期,哪怕视力已经下降到0.3了,还是叫初发期,临床中大部分白内障手术,其实都是在这个“初发期”完成的,对应的视力标准在0.2~0.8之间。
一定有人会问,“不是说白内障要等熟了再做吗?”这个说法其实已经过时了。对于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来说,成熟期的确是施行白内障手术适宜的阶段。但这么多年医学技术水平发展了呀,手术方式大部分是超声波乳化手术,对于这个手术来说,不需要等到白内障成熟再做,这也是一个医疗水平的进步。
膨胀期
桂林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农义军介绍,在这个阶段通常视力低于0.2,与初发期安安静静只是视力差所不同的是,膨胀期开始出现一些风险。因为晶体发生膨胀,使得前房拥挤,可能导致眼压升高,容易继发青光眼。真要得了青光眼,可大事不好了,而且膨胀期的白内障手术,因为晶状体是鼓鼓的,撕囊这一个关键步骤的难度骤升,更容易发生手术失误,这也是为什么,医生会建议在膨胀期之前的“初发期”进行手术。
成熟期
部分幸运的患者可以平安度过“膨胀期”,没继发青光眼,继而发展到“成熟期”,这个时候,白内障晶体已经呈现完全的白色混浊了。从外观看眼睛,已经可以看到白色的瞳孔。而此时期的患者基本上属于盲的阶段了,对面看不见东西,但可以感到手在眼前动。
这个时期如果还拖着没手术,一定要尽快安排,再不做晚了。过熟期这个阶段,白内障混浊的晶体已经从成熟阶段发展到含水量减少,整个晶体皱缩变小,皮质部分开始出现液化甚至钙化现象,眼睛晶核会出现明显下沉,前房也变深,虹膜会出现震颤,此时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过敏性葡萄膜炎等。
白内障发展到此时,手术是必须要做了,否则会导致其他眼部病变。但是此时白内障晶体核会活动而且硬,手术难度增加,出现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文献来源:
[1]一鸣.及早用药可延缓白内障发展[J].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2016,(05):28-28.
温馨提醒:如您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并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挂号,桂林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将给予您详细的解答! 请不要耽误,及时和我们的医生沟通,以便于早日恢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不代替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