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医院・股票代码:300015

搜索

详细科普近视到底是什么疾病

时间:2023-11-22 来源: 桂林爱尔

  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

  【病因】

  1.内因

  (1)遗传因素近视眼已被公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不太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度数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6岁后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迅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度,可到2000~2500或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但有少数为先天性的,在出生时有近视眼。

  2.外因

  即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的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改善或完全恢复。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

  【临床表现】

  1.视力。近视眼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度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超过0.1;200度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2.视力疲劳。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者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引起视力疲劳。

  3.眼位。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5.眼底。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

  (1)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的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2)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量的牵引下,从乳头颞侧脱开,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后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脉络膜的脱开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形成环状斑,此斑内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3)黄斑部可发生形成不规则的、单独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有时可见出血。此外,在黄斑部附近偶见有变性病灶,表现为一个黑色环状区,较视盘略小,边界清楚,边缘可看到小的圆形出血,称为Foster-Fuchs斑。

  (4)巩膜后葡萄肿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可合并中间视力的障碍。

  (5)锯齿缘部囊样变性视网膜的边缘便是锯齿缘。是由多层的视网膜与单层睫状体非色素上皮交汇而形成。表明在平坦部与视网膜之间连接处有网膜残缺现象及囊性变。

  温馨提醒:如您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桂林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将给予您详细的解答! 请不要耽误,及时和我们的医生沟通,以便于早日恢复。

桂林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