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定义弱视?
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未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
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
弱视是指单侧或双侧(较少见)矫正视力(BCVA)下降,是一种由于视觉图像处理异常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二、弱视如何分类?
1、斜视性弱视:单眼斜视形成的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远视性屈光不正,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形成的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为双眼弱视,多发生于未配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远视屈光度数≥5.00DS 和/或散光度数≥2.00DC 可增加形成弱视的危险性),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
4、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形觉剥夺因素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弱视。形觉剥夺因素包括:屈光间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等)、先天性上脸下垂遮挡视轴、不适当的遮盖等。
桂林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主任王晓燕介绍,将弱视分为屈光性弱视(包括屈光参差性和双侧高度屈光不正性)、斜视性弱视、视觉剥夺性弱视(包括屈光间质混浊和上睑下垂)。其中反向遮盖性弱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剥夺性弱视,可在弱视医治中遮盖眼或睫状肌麻痹剂压抑眼后产生。
三、弱视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3~5岁:0.5;
6岁及以上:0.7。
四、弱视的原因有哪些?
1、屈光异常
包括屈光参差和双眼高度屈光不正。单侧弱视患者中,46%~79%的患者伴有屈光参差,1/3屈光参差为2D的儿童也患有弱视。
2、斜视
单侧弱视患者中,19%~50%的患者伴有斜视,1/3的9~14个月内斜视婴儿和超过1/4的内斜视学龄前儿童患有弱视。存在斜视时,患弱视的几率是球面等效屈光参差的2.7~18倍。
3、形觉剥夺
包括屈光间质混浊和上睑下垂。出生后前3个月出现严重屈光间质混浊而导致的未经医治的剥夺性弱视会导致高对比度视力严重且长久性下降,患眼通常降至0.1或更差。3个月后出现的剥夺性弱视,视力下降可能不那么严重。
4、反向遮盖
过度医治可引起反向遮盖性弱视,因此需强调医治的合理性,避免过度医治引起遮盖性弱视。
5、其他
弱视及其风险因素在早产、小于胎龄、发育迟缓或有弱视直系亲属的儿童中更为常见。
温馨提醒:如您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桂林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将给予您详细的解答! 请不要耽误,及时和我们的医生沟通,以便于早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