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危害
其实糖尿病,不只是血糖升高那么简单,若长期不加以控制或控制不好,可怕的并发症会接踵而至;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涉及面广,心、脑、肾、眼、足、神经等均可受累[1];
DME是糖尿病引起的常见的眼底病变,我们常把它比作视力的“甜蜜杀手”,DME可给患者眼底造成严重损伤,是糖友们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元凶。在一项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对于糖友们来说,诊断时担心的并发症是视力问题[2]。
高血糖如何导致DME
当糖友们长期处于一个持续的高血糖环境时,视网膜内的微血管会缺血缺氧,微血管发生损伤;此时,我们的视网膜会大量释放一些促进血管生成和炎症发生的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GF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像洪水猛兽一样,一方面腐蚀我们视网膜的”堡垒”——血视网膜屏障(BRB),导致视网膜内积水,形成黄斑水肿;另一方面又会促进我们的眼内长出许多不成熟的新生血管,使我们视网膜的”堡垒”遭到破坏,终导致DME形成,视力下降[3]。
但是,DME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糖尿病病情长期得不到控制的恶果。为预防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先应做好糖尿病的控制。
DME的预防
1血糖监测
中国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指南强烈推荐:对于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应科学血糖控制从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4]。
如何做好糖尿病的控制呢?教你一个指南里推荐的“7点血糖评估法”,这里的7点可不是7点钟,而是指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以及睡前7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将这些数带入到以下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计算公式里,看结果就能轻松掌握血糖波动啦[5]!
简单来说,就是三餐后2h的血糖减去相应餐前血糖,相加再除以3,得到的平均值即为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其数值若小于2.2mmol/L即表示血糖正常,你学会了吗?
2眼底筛查
对于糖友们讲,控制血糖仅仅是基础;由于DME早期发病比较隐匿,眼部症状不明显,所以要想预防DME发生,更得重视自身眼底的一些变化,所以定期的眼底筛查尤为重要。
在我国台湾地区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6],通过间接检眼镜和眼底照相对糖友们进行每年1次眼底筛查,可使失明风险降低94.4%。早期筛查,使糖友们躲过视力的“甜蜜杀手”成为可能。
早期筛查如此重要,大家是不是想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进行眼底筛查呢?根据中国新DR指南推荐[4]:
1型糖尿病:若12岁之前发病,自12岁起每年筛查;若12岁之后才发病,在诊断后的5年内需完成眼底筛查,之后应每年去医院进行1次复查;
2型糖尿病:应在确诊时开始筛查眼底病变,之后应每年去医院进行1次复查。
糖尿病合并妊娠:即对于怀孕前诊断的糖友们,由于怀孕期间的代谢改变会加重DR发展,那应高度重视起来,在怀孕或初次产检时就立即进行眼底筛查,之后应每3个月去医院进行复查,待生产后才可以减少去医院筛查的频率。
听了医生的讲解,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血糖,并定期进行眼底筛查,只有做到早防早筛,我们才有可能躲过”甜蜜视力杀手”的攻击,才能较好地预防DME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 10(2): 17-25.
2.Strain WD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4;105 (3):302–312.
3.赵 洋, 等. 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Medical Recapitulate,Sep. 2019,Vol. 25,No. 17
4.许迅, 等.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
5.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8):633-636.
6.Tao-Hsin Tung, et al. Ophthalmic Epidemiol. 2006 Oct;13(5):327-33.
温馨提醒:如您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并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挂号,桂林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将给予您详细的解答! 请不要耽误,及时和我们的医生沟通,以便于早日恢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不代替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